

第161章 救災之策
楊千愛哪裡會論政,她從前倒是被楊誠國教導著看過幾部關於政論國策的書籍,但自從自己成為第一才女後,更多關注的便是自己的穿著容貌,那些枯燥無味的書便再也沒有碰過了。
可看著齊景杭和齊景灝都在,楊千愛怎麼會說自己不會?自然是作出成竹在胸的樣子,聲音如泉道:“謝三皇子賞識,那小女便不才說上幾句。方才小女子聽五皇子所說,這國中還有很多弊病,潮安江水暴漲,小女子擔心不久會有一場洪災。這洪災對國對民,都是影響力極大的天災,如果我們能夠疏散潮安地區的百姓,讓他們暫時到別處居住,讓朝中和地方的大戶捐出錢糧,輸送到潮安以備災情就好了。”
楊千愛話音剛落,便聽到一個清脆的女聲輕笑了一聲。
楊千予梳妝結束,來到屋內,正聽到楊千愛的這番高談闊論。
“敢問姐姐,疏散潮安地區的百姓,是否是要他們背井離鄉,四處流浪?我們在什麼地方安置這些逃難的流民?怎麼保證他們吃飽穿暖?自古流民生事,災禍起疫病生,管理流民的兵馬從哪裡出,流民的財產怎麼得到保護?
再問姐姐,朝中大戶富貴人家捐出錢糧,是否會引起這些人的不滿?現如今各家各戶囤積私財嚴重,大樂國建國尚短,國庫不足以補償他們,也不足以賑災,若是此時達官貴人們也怨聲載道,從中作梗,該如何是好?即使是籌了錢糧,又如何保證這些物資能夠送到潮安百姓手中,而不是被貪官污吏私自克扣?”
“這......”楊千愛結結巴巴,趕忙說道:“可是如果不疏散百姓,不籌措錢糧,這洪災可怎麼辦?難道你能想到什麼更好的辦法?”
“我自然有更好的法子。”楊千予說,那自信的樣子讓她看起來那樣光彩照人,讓齊景灝和齊景杭都不自覺地被她吸引。
前世,自己自然也是經歷過這樣的洪災的,當時潮安的大水衝毀了數個村莊,黎民百姓死傷無數,後面又爆發時疫,民不聊生。
當時的那些愚昧官員就是這般,疏散百姓,撥款捐糧,結果流民鬧事擾得四野不安,把疫病也傳播了出去,而錢糧那些物資也沒有分發到百姓手裡,而是被層層克扣,到最後一點也不剩了,讓貪官們發了一筆,而京中大戶也不願再支持朝廷。
當時齊景灝跟門客謀士們商議救災之策,商議了整整十個晚上。最後熬得整個人面色發灰,眼中布滿血絲。而楊千予心疼地陪侍左右,那時候她雖然不懂這些,但也去翻閱典籍,查看古時候的處理方法,向諸位謀士詢問求教,最終與齊景灝一同完善總結出了救災十策。
回想到這裡,楊千予不由得向齊景灝瞥了一眼,齊景灝目光灼灼,像是要把她整個人拆吃入腹般。
這樣的目光若是放在前世,自己可能會欣喜若狂,而如今......只會覺得惡心!
楊千予轉過頭去,笑意盈盈地走到齊景杭身邊。齊景杭拉起她的手道:“卿卿,你有什麼好法子?”
“很簡單。”楊千予笑著回答:“救災宜早不宜遲,既然已經有決堤之相,洪災已經快要爆發,災後重建不如災前防範。為什麼不在潮安江另外開辟一條河道,疏通水路,這河道一旦打開,阻塞的江水不就重新暢通,而且還能灌溉北方更多缺水的地方,這一番南水北調,南澇北旱的問題也可以得到解決,一石二鳥。”
“妙!妙啊!”還沒等其他人說話,齊景灝就先驚喜地大喊起來!不知怎麼的,楊千予這番話仿佛是一盞明燈,瞬間點通了他此前一直想不通的地方!仿佛這辦法跟他心意相通,正是他苦苦追尋的辦法一般,每一字每一句,都說到他的心坎裡!
楊誠國也忍不住點頭。這辦法確實是上上策,即便是在朝堂裡,能有這番見地和魄力的朝臣也必定是肱骨之臣!災前防治,開建運河,這樣的救災辦法若是能夠實施,必定將要造福千年,更別說什麼南水北調的說法了。楊誠國欣慰地看著楊千予,覺得自己的這個女兒真是強過楊千愛太多,“為父明日上朝,便將千予的這個策略上表皇上,會聲明是楊家二女,五皇子妃之策。”
“那麼便多謝父親了。”楊千予道。
握著她的那雙手那般熾熱,根本不同於往常齊景杭的溫涼。她總是忍不住低頭看他,他唇角噎不住的笑意,他看過來時那贊賞又驚喜的眼神,都讓楊千予感到有些面紅耳赤。
齊景杭拉了拉楊千予,示意她俯身。在她耳邊耳語道:“我沒想到,卿卿竟然這般的聰慧,竟然與我想到了一處,倒是比我想得還要具體深遠了。”
齊景杭的氣息噴在耳邊,楊千予的目光忙向一旁躲開,低聲說道:“在這裡不宜細說,回去之後,我把這詳細的措施說給你聽。”
五皇子夫婦的耳語及目光,讓在場諸人都感受到了一種綺靡甜蜜的氣氛,三皇子和楊千愛紛紛在心中嫉妒成狂。
這個女人,楊千予,竟然有這樣的氣魄和膽識,智慧和判斷力,這是三皇子齊景灝沒有想到的。
這樣的一個女人,身系文武兩大家族,身懷陰陽玉佩......齊景灝心中想要得到楊千予的想法更加堅定了起來。她的價值,甚至是不可估量的!如果得不到,一定要及早毀去!
次日,楊誠國一早就上朝去了,朝臣們各抒己見陳議政事,楊誠國也正要就潮安水患說出楊千愛的方法時,突然外面跑進來一個小太監,在皇帝耳邊說了什麼,惹得皇上開懷大笑。
“楊相國,你養了一個好女兒啊!”皇上笑著說,“你可知道方才朕笑什麼?”
“臣不知,還請皇上明示。”楊誠國誠惶誠恐地說。
“方才你的女兒在殿外,說自己想到了救治潮安水災的辦法,想要入殿面聖。”
楊誠國驚訝之余,又有些不滿,本來他已經說好會幫楊千予將救災之策上表皇上,又不會搶了她的功勞,怎麼女兒自己反倒跑來了?
看楊誠國這驚訝的表現,皇上錯會意成楊誠國沒想到自己的女兒能想出救災策略,便笑著向旁邊的公公點頭。
公公心領神會,大聲傳喚道:“宣楊家嫡長女,楊千愛入殿覲見!”
“什麼......?千愛?”楊誠國瞪大眼睛喃喃道:“怎麼會是千愛?”
想到這方法的明明是千予啊!
在眾朝臣的矚目下,一個穿著淺粉色牡丹百蝶穿花裙的女子走上殿來,她明眸皓齒眉若寒山,美艷雍容不方物。
“小女子楊千愛,叩見陛下!”楊千愛向著皇上行了大禮,目不斜視。
皇上對這個大方漂亮的楊千愛還是很欣賞的,點點頭道:“起來吧,聽說楊姑娘想出來了救災策略,這才在殿外求著要進來見朕。如今你見也見到了,該告訴朕這救災的辦法是什麼了吧?”
朝中議論紛紛,有大臣上前說道:“皇上,我等早已討論過潮安水患的實施策略,疏散民眾,籌錢撥糧,派軍隊和醫者是自古以來就有的辦法,大可以按這些一一施行下去,水患自然不足為慮!”
楊千愛眼睛一眨,巧笑道:“這位大人說的不錯,古書上的辦法無外乎疏散百姓,使之流離失所痛別故鄉;敲詐大戶,使之心生不滿暗中作梗。”
這兩句話說的盡是反語,刺得方才站出來的大臣惱羞成怒道:“那臣便聽聽,楊姑娘有何良策!”
楊千愛道:“救災宜早不宜遲,等到水患已生才去救災,就太遲了,依臣女看,救災不若防災。現在潮安江水堵塞,有決堤之勢,不如疏通河道,開辟新的運河,既能解決洪水的隱患,又能讓潮安江灌溉更多干旱的地方,南水北調,豈不是更加可行?”
皇帝大笑著鼓起掌來,朝中諸臣也紛紛思索著,都覺得楊千愛提出的辦法實乃高明,不由得將敬佩和驚嘆的目光投向楊千愛和楊誠國。有些人心想著,這麼好的辦法若真是楊千愛一介女子想出來的,那真是了不起,看來雖然著楊千愛名聲有損,但若是能娶回一個智慧大氣的兒媳,還是值得打算的。而也有些人認為,這楊千愛一介女流怎麼可能會想出來這樣的辦法,多半是楊誠國這老賊在背後加以指點,借著自己女兒的口說出來。
楊誠國抬舉自己的女兒是想做什麼?難不成他想把這個楊千愛送進宮中?若是沒想錯的話,這貴妃之位,到現在可是還空著呢,難不成老賊是盯上了這個位置?
皇上可不管朝臣們作何感想,他招來常公公,說道:“這個姑娘說的法子,朕要好好考慮,及早施行!你們一個個飽讀詩書,可還因循守舊,遵照那簡陋而多弊的古法,還不如一個姑娘!來人,賞這位楊姑娘黃金百兩,綢緞千匹,玉如意一個,金瑪瑙紅石榴頭面一對!”
楊千愛領了賞,被常公公帶了下去。
“楊愛卿,你養的女兒,怎麼一個比一個好?一個比一個可心?”皇帝笑著看著楊誠國,“朕的五皇子妃那般人物,朕本以為出了一個也就頂天了,沒想到愛卿家裡還藏著這樣一個智計無雙的女兒!”
楊誠國本來有心說出那救災之策是楊千予所想出來的,但若是說了,千愛豈不是犯了欺君之罪?千予千愛都是楊家女兒,代表的都是楊家的面子,若是說那計策是千予所想,豈不是挑明了千愛偷了千予的計策,這楊府的臉面......唉,罷了。
楊誠國抬起頭來謙虛地笑著道:“皇上,臣也沒有想到,千愛竟然能想出這樣完善的方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