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第16章 鬧相府之誅惡奴2
但楊千愛越大,越和她母親千玉天親近,反而疏遠了她這親祖母。
楊老夫人清楚,這是千玉天不知給楊千愛灌了什麼迷魂湯。
但楊老夫人是楊家的老祖宗,她不可能自降身份去屈就小輩,就得找機會點一點楊千愛,讓自己想明白。
楊老夫人想到這裡,看了看坐在下首的楊千予。
就見小姑娘端端正正,乖乖巧巧的坐在那裡,儀態優美,如嬌花照水。
一張剛哭過的精致小臉襯著烏黑秀發,更顯得粉粉嫩嫩,微低著頭,就見那一雙長睫毛輕輕忽閃忽閃,如蝴蝶振翅,撩人心弦。
露在外面的一雙玉手和一段脖頸,皮膚細白晶瑩,嫩得仿佛能掐出水。
晨光透過窗欞,照在她後背上,給她鑲上了一道黃色的光暈,襯著身上的那套白玉飾品,整個人都像玉做的一樣潤澤發亮。
如此干淨,美好。
楊老夫人心中嘆了一口氣,殊不知越是這樣干淨美好東西,越是會引得人去抹殺摧毀呀。
這般清麗絕俗的顏色,這孩子有些心機,也不是壞事。
楊老夫人知道自己心軟了,到底這也是自己的孫女。
楊老夫人對楊千予說道:“你繼續往下說吧,我聽聽。”
楊千予說道:“千予知道,因為千予說錯話的關系,害得姐姐失了面子。這是千予的錯,千予甘願受罰。但是千予也知道:樹大招風,木秀於林,風必摧之兩句話。
古人雲:福之禍所依,禍之福所倚。姐姐在郡主府受了傷,失了面子,那郡主怎好在糾結一些陳年往事。
我們可以趁機,與之交好,誰都知道天澄郡主在太後和皇帝心中的分量,與她總是別著苗頭,對我們家來說,百害而無一利呀。”
“另外,千予覺得,對姐姐來說,京中第一才女的名頭的確戴得久了,我看有些人還要把姐姐往高裡掛,殊不知登得越高,摔下來越狠,
這一回,不就出來許多幸災樂禍或袖手旁觀的人嗎?通過這麼一件事,能察覺人心,有所防備,對姐姐來說也是好事。
否則都是鮮花掌聲,對姐姐來說容易失了居安思危的心。
這些話都是千予的肺腑之言,請祖母恕千予逾矩了。”
楊老夫人想著楊千愛的鳳尾裙,她那點心思竟都敢穿在身上了,難道她覺得別人眼睛都瞎了嗎?作為楊家嫡女,怎麼能干出如此愚蠢的事情。
又看了看楊千予,心思轉了轉,說道:“你說的,也算有幾分道理。
但你行為不當,害得親姐和府裡失了顏面,還是要罰的。
但姑念你,年紀小,對親人還有一片赤誠之心,就罰你到祠堂跪二個時辰,另外禁足十天,抄寫佛經,為你姐姐祈福。”
楊千予站起身來,走了幾步,跪倒楊老夫人的腳邊,說道:“千予謝祖母寬恕,誠心領罰。”
老夫人摸了摸楊千予的頭頂,說道:“起來吧,你可吃過早飯?”
楊千予卻未起身,只順勢把頭放在老夫人的腿上,磨蹭著搖了搖頭,說道:“千予一心想見祖母,未曾用過早飯。”
楊老夫人年紀大了,喜歡孫女們這承歡膝下的小女孩家神態,總覺得嬌憨可愛。
又喜歡熱鬧,但那楊千愛年紀越大,越喜歡端莊成熟,那些姨娘生的庶女,又是些上不得台面的。
只有這楊千予來了後,進退有度,即乖巧喜人,又活潑伶俐,雖然長得纖瘦,飯量卻不小,不像其他幾個孫女老是想著節食瘦腰的,每次楊老夫人看到她吃得香甜的樣子,自己都能多吃一些。
所以這些日子來,都是楊千予陪她用早飯,這習慣成了自然,這兩日楊千予未來,老夫人其實總覺少點什麼。
楊千予從小和外祖父長大,老人家的心態摸的是七七八八,最是會哄這上了年紀的人開心。
今天又是有備而來,當然要讓楊老夫人高興起來。
楊千予又用手輕輕摳了摳楊老夫人的衣角,微撅著嘴,小聲說道:“就是不知道,千予還能吃上祖母這裡的飯嗎?”
說完,就低下頭,仿佛在等著楊老夫人的決定。
楊老夫人看著她的烏黑濃密的發頂,說道:“我這裡的飯藏金子了嗎?非得要吃?”
楊千予馬上回答道:“祖母的飯裡到沒有金子,但是祖母的飯比別處都好吃,千予在祖母這裡就是吃嘛嘛香,胃口好得很。”
楊老夫人終於忍不住笑道:“那還不趕快起來。”
楊千予聞言,驀的抬起頭,一雙水漉漉的大眼睛滿是驚喜,高興得彎成了月牙。
楊老夫人故意板著臉,說道:“看你樂得,也不知是誰,剛才嘴撅得都能掛油瓶了。”
楊千予故意東瞅西望了一番,說道:“是誰,是誰,這麼大膽,看我不揍她。”
楊老夫笑道:“你這丫頭,還敢胡鬧,還不趕快去洗洗你那小花臉。”
這邊就有丫鬟端上水來,伺候楊千予重新梳妝。
楊千予收拾妥當後,扶著老夫人到了飯堂,伺候老夫人用飯。
楊老夫人接過楊千予遞過的鑲金像牙筷子後,就讓楊千予坐下一塊吃飯。
楊千予也不客氣,坐下來,伸筷就夾自己最喜歡的薄餅吃。
只剛咬了一口,就放下筷子,委委屈屈的看著楊老夫人,說道:“祖母,千予只是兩天沒來。”
楊老夫人奇怪道:“怎麼了,這不是你最愛吃的橘子薄餅嗎?”
“那您嘗一嘗。”楊千予撅著嘴,把裝著薄餅的盤子拿到楊老夫人面前。
楊老夫人夾了一塊,一嘗,卻是栗子味的。
因這橘味薄餅,素來是為楊千予准備的,楊老夫人通常是不碰的。
楊老夫人經歷多了,轉瞬就明白原因了,大約是有人來試探她的心思。
“去把廚上孟家的叫來。”老夫人吩咐道。
一會兒,孟家的就滿頭是汗的跑了進來。
“老夫人,您叫我。”
“素日我這屋裡上的薄餅,,不都是橘餡兒的嗎?怎麼改成栗子餡兒的了?”從楊千予在楊老夫人這用早飯後,這每日早晨一碟橘餡兒薄餅已經成了規矩。